.

偏远地区也要重视教育,科教兴国,打破寒

导语: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中国教育问题被多次提到,为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党和国家在基层教育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重点大学招生总是倾向于发达地区等问题。“寒门难出贵子”这一点如果成为无法改变的社会现象,那么脱贫后的返贫就是不可避免的,解决偏远地区教育难题就是当务之急。

01解决偏远地区教育难题,打破“寒门难出贵子”的魔咒

1、要实现教育兴村,就必须做好乡村教育的排头兵

现在很多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已经出现了“请不来、留不下、待不住”的困境,在乡村教师无法长期扎根基层进行沉淀的情况下,全国各大高校却不断出现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

一批优秀人才一方面不愿到基层当一线乡村教师,另一方面农村孩子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跳出“农门”,离开农村,使农村经过十几年的“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在寒窗苦读培养出的学子,宁可背负着大城市巨大的生活费用和工作压力,也不愿回到家乡,投入乡村建设,真是令人唏嘘。

大学生的择业观应该是正确的,找到自己的定位,踏踏实实地投身于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可见,近一段时间来,全国已有相当一部分博士、硕士毕业后就在家乡扎根深造,为自己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起到了示范作用,很值得鼓励。因此,要想让优秀教师成为乡村学生教育的先锋,优秀高校青年学生必须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积极投身到乡村教育中来;全社会都在向乡村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2、通过教育来实现村子的强盛

善国莫先育才,有才莫先劝才。在大理市华坪县全国十大最美乡村教师张桂梅,呕心沥血风雨几十载,力排众议,创立了全国第一所女子中学,为大山中的贫穷女孩圆了一个校园梦。可见,张桂梅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她作为基层教师的坚定信念,更离不开当地政府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对边远地区的基层政府来说,谈乡村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当前全国部分地区财政紧张,旧城改造、产业扶贫、政府部门政务信息化建设等项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提高乡村教师工资上,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边远地区贫困儿童上学、吃饭、住宿等问题,都是基层政府执政智慧的考验。

为此,上级主管部门应将基层教育作为考察和选拔优秀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准,作为基层政府部门,也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力图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如陕西商洛市贫困县镇安县花7亿元修建一所豪华中学,把教育经费用到了实处,才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3、要实现教育富村,必须把家长当农村教育的引路人

常言道:养而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孟母三迁,成功亚圣。要成为大贤,孟子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母亲。实际上,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偏远地区绝大多数父母确实没有办法为他们的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但是,父母能做的,就是支持孩子的教育和学习。

这一支持看似简单,实则尤为困难。目前,全国仍有几百万留守儿童无法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父母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子女,年过半百的空巢老人无力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至于一些偏僻山区,“读书无用论”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乡村的歪风邪气一定要清除,而那些已经外出打工、“睁眼世界”的孩子的父母,则要承担起回家看一看的责任,在回家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们自己的孩子,教育到底能给孩子们、家人带来什么。

02扶贫先扶智,通过教育资源的匹配来保障偏远地区的科学普及

1、国家的根本在于教育

一国的发展能否持续好起来,取决于该国的教育水平;而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更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因此普及科学教育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基本完善,即使是偏远地区的贫困学生,也可以有学可上,有书可读,但这还不够,这些地区的教育还远没有城市地区全面,特别是在科学方面。

有的学校会给学生讲解航空的历史,了解我国在航空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优秀学生颁奖,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航空,热爱航空,呼吁更多的祖国的花朵长大后投入到我国航空领域。

2、通过教育资源的匹配来保障偏远地区的教育

首先,扶贫先扶智是促进教育扶贫的核心基础。所以,为了将扶贫工作提前完成,就必须充分重视长远发展,注重科学发展的实效,要用发展的眼光,用国际的眼光看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不仅仅是解决“三农”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以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为突破口,加快开展关爱下一代工作,不断丰富青少年教育扶贫的内涵,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科学化发展道路。我们所说的“百年树人”,只有高度重视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的素质教育,才能战胜贫困,才能把农村振兴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结语: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一直把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因此,可以理解,造成贫困的最大原因是教育手段落后,基础教育水平较低,这也是长期制约中国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和稳定脱贫、常态脱贫的关键。要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老化和素质提高的问题,必须完善农村青年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激励机制和优秀教师的流动机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