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云兴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8月17日,在深圳先行示范区《意见》公布两周年之际,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审议了《关于支持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的若干意见》。至此,深圳市委市政府谋划的关于科技产业创新的“两城两区”(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四大平台全面落地,将对未来深圳科技产业发展带来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影响,有力支撑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图片来源:CDI公共经济所绘制。
一、多层次平台体系构建深圳创新空间格局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都以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城市发展规划等落地实施。《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示读本指出,依托深圳国家高新区、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市级新兴产业片区等,优化形成定位清晰、链条完整、资源集聚的“1+7+N”的全域创新空间格局,为建设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提供坚实保障。为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速推动重大科技产业平台建设,年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有关支持意见,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发布了深圳高新区坪山园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第三、第四个支持意见,这是市委市政府支持区域发展,打造全新增长极的战略部署,这在深圳经济特区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是极少见的,将对于深圳构筑全域创新空间新格局带来长期性、战略性影响。
图片来源:《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示读本。
二、“两城两区”协同共筑科技产业创新的先行支柱
结合深圳长期科技产业创新战略安排和近期亟待解决的突出短板和棘手问题,深圳市委市政府先行发布四大平台的支持意见,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的战略抓手,也有利于打造构筑深圳全域创新空间格局的先行示范平台。
(一)光明科学城:科学创新的核心区
光明科学城承载着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的使命,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显示度关键在于光明科学城,因此他的核心功能在于基础研究、科学创新。根据空间规划纲要,光明科学城规划面积约99平方公里,东、南至光明区边界,西至龙大高速、茅洲河,北至深莞边界,将构建“一心两区”的总体空间布局。市委市政府出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光明科学城的规划建设的三阶段目标:到年,初步形成世界级科学城的核心功能。到年,基本建成国际化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展望到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中心,持续产出大量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性成果,成为新一轮国际科技产业革命的策源地,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引擎。
图片来源: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
(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放创新的先导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将合作区定位为国家级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重大合作平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横跨深港两地,处于“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的关键位置,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广泛辐射内陆腹地和国际市场,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市委市政府的意见指出,合作区深圳园区将在国际化、市场化探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探索深港协同开发模式,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加快建设成为深港科技创新跨境合作先行示范区、国际先进创新规则试验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放创新先导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中试转化集聚区。
图片来源:深圳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