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7日,我参加了一个有关传统文化的公益讲座,讲的内容是要孩子从小读“国学经典”。回来就写了一篇日记:《如此讲国学经典?气煞老夫!》
讲座的专家,在13亿中国人中找出几个违背人伦的极端事例(其实这些现象在古代也是有的,而且没有法治的古代,比现在严重的多),以此说明今天全世界教育的方向错了,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是最理想的社会。似乎教育应该面向我们永远也回不去的中国古代社会,似乎中华民族要复兴,就应该复古。
孩子为什么要从小读国学经典?专家是这样说的:读了《中庸》会做官,读了《论语》会经商。在这位专家看来,读国学经典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官和发财。
我差点晕倒——昨天的太阳还能晒干今天的衣服?古人留下的那些言论能解决我们今天所遇到的问题?历史上那些嚷嚷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人,什么时候把天下治理好过?
我们让青少年读国学经典,因为它是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能够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和重量,我们的生命就会有历史的厚重感。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才知道自己是从何处来,要到哪里去。在人类一代又一代的接力赛中,知道自己的位置、责任和应该做什么。
关于生命的重量,太史公司马迁曾有过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说。一个人纵然体重公斤,如果不读书,他的生命也像一张轻飘飘的白纸,读书人的生命就像是一部厚厚的书,那里面是一个完整的、丰富的世界。读的书越多,自己生命的这本书就越厚,越有份量。这些就叫做“素养”。
我们应该知道,人类社会总是浩浩荡荡向前发展,不可能回到古代社会。虽然历史的长河会出现弯曲或回流(甚至倒退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绝对不会回到从前。
我曾经说过,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可以实现,但孔子的“大同世界”是绝对不会实现的。虽然都属于人类的社会理想,但是代表的是不同的历史方向。
“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进步的基础上,是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财富极大地创造出来,从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一切需要,才能够使经济生活中的私人占有成为多余或不必要,最终在经济生活中实现人们各尽所需地共同享有社会生产成果。
只要不带着过去舆论宣传和政治运动造成的偏见,不是以小农的平均主义思想和为了政治运动的需要而进行的歪曲理解,我们就能够看到社会正在一步一步地向这个目标靠近,虽然还有很长和很久的路程。
而孔子的“大同世界”或“天下大同”是建立在纲常伦理和主观道德基础上,是要通过人们的“克己复礼”,使社会退回到周王朝,甚至是三皇五帝的圣人时代(原始时代)。这绝对不是历史的发展方向,注定了它只能是空想,是“乌托邦”。
想起《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儒家的这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格物、致知”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必修的课程。(《现代汉语词典》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看来儒家的“大主教们”还是知道“格物、致知”的重要性,不格物、致知的人,也不可能真正地做到诚意、正心、修身。只是他们的徒子徒孙一代不如一代,忘记了或不愿意“格物、致知”,一心只想着“治国、平天下。”结果是,在中国逐渐地形成了“官本位”价值取向和社会结构,自然科学被抛弃或冷落了。这些“治国、平天下”的人,越来越精于争权夺利,而国家却被他们治理的越来越落后。
我曾经开玩笑说,听人说“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如果中国在宋代或之前,把反对“奇技淫巧”,既不是为了创造财富,又不能促进科技进步的,儒家的道德文章传到西方去,让西方人入脑入心,估计他们是搞不出工业革命的。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现代科学。中国就没有落后。也就不会有百年曲辱的历史,说不定今天的中国还是万国来朝的中国。——这当然是开玩笑说的话。
不过,像西方到中国开办教堂一样,我赞成中国到国外开办孔子学院。西方的教堂在中国吸收的教徒大多数是基层群众,我们的孔子学院教育的对象应该是他们的精英,因为社会的价值取向毕竟是由精英们主导的。
但是,我们自己的头脑一定要清醒:中华民族要复兴,就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要坚持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万众创新,千万不能再来一次“独尊儒术”。
我读过很多人物传记,看到许多历史人物,用尽一生的聪明才智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结果却成为悲剧,让人嘘唏不已。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怀古和恋旧,在为一个落后的或即将被历史淘汰的理想(或王朝、制度)而奋斗。
尊重历史和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或怀旧,是为了更好地走向和创造未来。传统文化我们是需要继承,但绝对不能以此来代替或轻视现代科学。换句话说,当今时代,推动历史进步的是现代科学。丢弃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民族,只能在原地踏步。
回顾一下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就应该知道造成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重视传统,不重视科学。把怀念先贤变成了守旧或复古,使中华民族停止或放慢了前进的步伐。
我在年12月23日写的《纪念毛泽东》的文章中写道:“当代中国人应该怀念毛泽东,感谢毛泽东。如果只是不忘和感谢,如果只是陶醉前人的成就,如果只是歌功颂德或感恩戴德,而不是以毛泽东为榜样,刻苦学习,努力奋斗,自强不息;不是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不是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不是开创新事业,取得新成就;毛泽东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也只有一声叹息:‘这些不肖子孙’。”
年春季,我和省教研室文琦老师,参加国家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在江苏连云港召开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研讨会,在这个会上我说,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他们的长处和不足。一个人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一个民族更要众采百家之长。我们应该把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成果写进教材,让我们的青年学习;而不是专门说别人的坏话,那让我们的青年学习他们什么呢?再说,他们腐朽也好,垂死也好,我们操什么心?我们要做的是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是有一批像钱学森这样出国留学,又学成回国的人,中国才有了原子弹、人造卫星、核潜艇……。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家电、汽车、互联网、现代通讯等等,都不是来自传统文化,而是来自现代科学,来自对外开放和对外学习的结果。
当前,我们之所以提出要重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有这样一个历史前提: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从过去极“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根据物极必反的规律,在解放思想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了一些崇洋媚外、金钱至上和民族(历史)虚无主义的现象。
我在二十多年前的文章中就说过,这主要是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和六十代中的一部分人,由于政治运动所造成的后果和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使得他们缺乏民族的自信心和出现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将来,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人,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他们会比父辈们更具有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这种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是来自于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来自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而不是靠传统文化。
从总体上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学说)有利于巩固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却不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它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古代文明的延续做出了贡献,但也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