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百家讲坛》在央视科教频道初问世。为了迎合观众的喜好,该栏目特地邀请历史或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主讲人,通过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历史故事,传播中华文化。随着节目的爆红,曾经担任主讲人的专家也步入神坛成为学术明星。
例如,曾经在《百家讲坛》上品三国的易中天教授凭借诙谐幽默、言辞犀利的讲授方式而备受观众追捧,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化偶像”。再如,一代才女蒙曼教授也曾在《百家讲坛》细说红楼中人,凭借独到的见解与清晰的逻辑而深受观众的喜爱。
而后,蒙曼教授热度不减,接连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成为观众心中独一无二的“国学女大师”。不过,易中天、蒙曼等学术教授的爆火程度与于丹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于丹在年的十一黄金期首次出现于《百家讲坛》栏目。而后,于丹凭借《论语》心得迅速火遍全网。
对常人而言,《论语》、《史记》等古代大家之作由于成书年代久远,不免晦涩难懂。然而,于丹却借助白话式的通俗讲解以及丰富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使得《论语》愈加接地气,让观众意识到原来国学名著并非想象中的那般神圣与玄乎。凭借《论语》火遍观众群体积累的名气,于丹短短几天从不知名的学者摇身一变成为人人追捧的“国学明星”。
继《论语》,于丹趁热打铁,于年春节又携《庄子》再次走进观众视野中,再次获得好评与热议。短短一年,于丹因《论语》而出圈,火爆程度丝毫不输如今的流量明星。然而,谁也不曾想到,于丹成也《论语》,败也《论语》。于丹曾因出书《论语》而登上“作家富豪榜”,而后又因为解读《论语》而跌落神坛,这是为何?
01著名历史学家朱维铮:于丹不懂《论语》
复旦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朱维铮一生治学严谨、苦心钻研,从而离开教学一线,用生命追求学术。朱维铮教授身上坚持不懈探索真理的批判精神、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以及浩然正气的文人风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
朱维铮教授生前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史领域,曾著有《孔子思想体系》、《十大史学家》等经典著作。显而易见,对于孔子的形象与思想的了解,朱维铮教授绝非浮于表面。在一次采访中,朱维铮教授曾直言于丹完全不知《论语》为何物,还称于丹连最基本的《论语》常识都不懂。
近代以来,孔子一直处于古今思想斗争的漩涡之中。随着西方的思想的传入,《论语》中三纲五常的思想成为首当其冲的抨击对象。孔子的形象在历史上变换不定,时而被“圣化”,成为有王者之德的素王;时而被“矮化”,成为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时而又被正统化,成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工具。
由此可见,孔子的形象多次为后人的意志所改变。朱维铮教授长期研究孔子,他曾在采访中表示:《论语》原始结集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失去踪迹,直至公元前二世纪左右的汉武帝时期,它才成为一本在学术界流行的著作。而此时的解释者分为三大学派,分别为“鲁论”、“齐论”与“古论”。
到了东汉,又有通学派横空出世,对《论语》的文本结构与句逗分章加以解释。因此,现如今我们接触到的论语并非孔子弟子编撰的,而是经由后代人根据不同版本修订结集而成的。对于于丹研究《论语》后写下的著作,朱维铮教授在采访中直言:“于丹的书我只翻了两页,根本读不下去,她胆子大。”
记者询问缘由后,朱维铮教授进一步表示:“不懂的东西她也敢讲,不是胆子大是什么呢?”很显然,朱维铮教授已经断定于丹不懂《论语》,更不懂孔子。于丹的书开头直接阐述“天地人之道”,还借北宋权相赵普的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声称《论语》可以成为国家的治国之本。
众所周知,赵普不爱读书,但此话是否为赵普的真实言论至今仍然存疑。尚且不谈赵普是否有说过此话,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真实出处乃是元代的杂剧。而于丹却对此一知半解,在没有搞清楚这句话来源的情况下随意引用,并在电视台公然将此拔高为“治国之本”,可谓是荒唐。
02于丹跌落神坛
除了批评于丹不懂《论语》外,朱维铮教授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于丹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清楚。易中天教授曾为《于丹〈论语〉心得》作序,并对此书赞誉有加。但朱维铮教授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书名中“心得”二字应当指的是阅读所得。然而全书中几乎所有的“得”都不是于丹自己的,而是引用他人的观点。
此外,于丹在引用鲁迅先生言论后,不仅不标注鲁迅先生的名字,还将观点“据为己有”,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朱维铮教授继续叹息道:“于丹对《论语》中的人物直呼其名,但古人的名与字完全不同,可见于丹对孔子弟子一无所知。而且于丹连传统的分章也不知晓,将不同时期的章节混为一谈。”
朱维铮教授原以为于丹至少阅读过解放后杨树达叔侄二人的《论语》注解,但很显然于丹很有可能未曾读过。除了朱维铮教授外,著名主持人梁宏达也曾毫不留情地痛批于丹:“竟说正确的废话,孔子活过来都得给她鞠躬。于丹的讲座解读跟灌迷魂汤以及打麻醉药一样,看似有道理,但醒来后还是一脸迷茫。可见于丹所言不过是正确的废话罢了”。
著名社会学者周孝正对于丹表现出明显的反感:“大多数人都不是研究《论语》的专家,但你漏洞百出,讲一分钟出一个漏洞,这对年轻一代人负责吗?”新生代作家韩寒也曾怒怼于丹与易中天:“如今大家仿佛很喜欢于丹与易中天的书,实际上这些都是最低级的书。
《三国》与《论语》原著的销量很差,而《品三国》与《读论语》却卖得很好。我认为这是很不正常的事。”总之,文学界的专家学者纷纷对于丹的学问产生质疑,都不待见她。然而,于丹却忘乎所以地沉溺在媒体的吹捧中,丝毫未曾想过自己终有一日会跌落神坛。
年11月,北京大学邀请张继青等多位昆曲艺术家齐聚一堂,献上了精彩绝伦的演出。而在演出结束后,一身碧绿短裙装扮,脸化浓妆,脚踩高跟鞋的于丹徐徐走来,与台上身穿戏服、举止庄重的老艺术家截然不同,瞬间引起了台下观众的炮轰。
而后,于丹竟大谈对昆曲艺术的理解,甚至将“陕州”与“陕西”混为一谈。导致台下观众忍无可忍,甚至有学生高呼让于丹“下台”。于丹被北大学子轰下台的事件一经发酵,竟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于丹也从“国学教母”沦为人人嗤之以鼻的对象。
03结语:
而伴随着人设的崩塌,于丹的黑料被不断爆出。例如,年,于丹受邀前往伦敦演讲,却对主办方颐指气使,认为对方准备的酒店不好,一日之内连换三个房间。由此可见,于丹跌落神坛并不仅仅因为她的学识,很大程度还源于她的人品。内心浮躁、不懂装懂、只会追名逐利的学者终有一天会接受公众的审判。